威远德康农业有限公司 威远县“内江黑猪”产业开发利用项目年出栏40万头(一期)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第二次公示
威远德康农业有限公司
威远县“内江黑猪”产业开发利用项目年出栏40万头(一期)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第二次公示
“威远县‘内江黑猪’产业开发利用项目年出栏40万头(一期)项目”原名为“威远德康农业有限公司黄荆沟镇5000头‘内江黑猪’扩繁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第一次公示已按“威远德康农业有限公司黄荆沟镇5000头‘内江黑猪’扩繁场建设项目”开展。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及《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办法》等法律法规的要求,现对项目进行第二次环评公示并征求公众意见,有关信息公示如下:
一、环境影响报告书征求意见稿(见附件)
二、公众意见表(见附件)
三、公众可在以上网络链接下载《公众意见表》并通过信函或电子邮件在公示时间内将填写的公众意见表提交给建设单位。公众提交意见时请采用实名,提供有效的凯发ag旗舰厅的联系方式。
建设单位:威远德康农业有限公司
联系人:肖健
联系电话:18981782999
联系地址:内江市东兴区双才镇加油站旁
邮箱:xj2626@qq.com
环评单位:四川省国环环境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联系人:朱工
联系电话:028-83395555
联系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锦华路三段88号汇融国际1号楼e座17层
邮箱:61590711@qq.com
四、公示时间:自本公示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
附件1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公众意见表
填表日期年月日
项目名称 | 威远德康农业有限公司威远县“内江黑猪”产业开发利用项目年出栏40万头(一期)项目 | |
一、本页为公众意见 | ||
与本项目环境影响和环境保护措施有关的建议和意见(注:根据《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办法》规定,涉及征地拆迁、财产、就业等与项目环评无关的意见或者诉求不属于项目环评公参内容) |
(填写该项内容时请勿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等内容,若本页不够可另附页) | |
二、本页为公众信息 | ||
(一)公众为公民的请填写以下信息 | ||
姓 名 | ||
身份证号 | ||
有效凯发ag旗舰厅的联系方式 (电话号码或邮箱) | ||
经常居住地址 | 省市县(区、市)乡(镇、街道)村(居委会)组(小区)村民 | |
是否同意公开个人信息 (填同意或不同意) |
(若不填则默认为不同意公开) | |
(二)公众为法人或其他组织的请填写以下信息 | ||
单位名称 | ||
工商注册号或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 ||
有效凯发ag旗舰厅的联系方式 (电话号码或邮箱) | ||
地 址 | 省市县(区、市)乡(镇、街道)路号 | |
注:法人或其他组织信息原则上可以公开,若涉及不能公开的信息请在此栏中注明法律依据和不能公开的具体信息。 附件2 威远德康农业有限公司威远县“内江黑猪”产业开发利用项目年出栏40万头(一期)项目 一. 建设项目情况简述 1. 项目名称、性质和地点 (1) 建设项目名称:威远县“内江黑猪”产业开发利用项目年出栏40万头(一期)项目 (2) 建设单位:威远德康农业有限公司 (3) 建设性质:新建 (4) 建设地点:威远县黄荆沟镇凤凰村2社 2. 建设项目内容及生产工艺 (1)建设内容及规模 项目总占地220亩(146666.7m2),新建分娩舍7200m2、配种妊娠舍11600m2、后备育成舍1750m2、隔离舍280m2、办公生活用房210m2(包括隔离消毒房100m2)、附属用房210m2、职工宿舍450m2,购置饲养猪栏5000栏,并建设附属设施及环保设施。项目建成后,年存栏母猪5000头,出栏仔猪8万头。 (2)项目组成
项目组成表 (3) 工程投资 本项目总投资15000万元。 二.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预测及拟采取的主要措施与效果 (一)施工期污染物排放及防治措施 1、大气污染物治理措施 (1)施工扬尘 本项目施工扬尘主要来自前期基础工程,包括场地清理和场地平整等,进入后续阶段扬尘产生量较少,后续阶段主要为垃圾堆放、建材堆放以及运输车辆扬尘。经类比分析,施工场地扬尘浓度平均值约为4.5mg/m3。因此,项目施工期须严格按照《四川省<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实施办法》、《四川省打赢蓝天保卫战实施方案》中对施工场地的相关要求采取扬尘治理措施,具体如下: ①在施工现场出入口公示施工负责人、扬尘污染控制措施、主管部门以及举报电话等信息,接受社会监督; ②施工工地设置围墙或者硬质密闭围挡,并对围挡进行维护; ③对施工现场进出口通道、场内道路,以及材料存放区、加工区等场所地坪硬化,对其他场地进行覆盖或者临时绿化,对土方集中堆放并按照规范覆盖或者固化; ④施工现场出入口应当设置车辆冲洗设施,施工及运输车辆经除泥、冲洗后方能驶出工地,不得带泥上路; ⑤露天堆放的河沙、石粉、水泥、灰浆等易产生扬尘的物料以及不能及时清运的建筑垃圾,应当设置不低于堆放高度的密闭围栏,并对堆放物品予以覆盖; ⑥土方施工、主体施工、装饰装修、总坪施工及爆破、拆除、切割作业时,应当使用洒水或者喷淋等降尘措施; ⑦严格落实“六必须”(必须围档作业、必须硬化道路、必须设置冲洗设施、必须及时洒水作业、必须落实保洁人员、必须定时清扫施工现场)、“六不准”(不准车辆带泥出门、不准运渣车辆冒顶装载、不准高空抛撒建筑垃圾、不准现场搅拌混凝土、不准场地积水、不准现场焚烧废弃物),在重污染天气环境应急预案启动时,停止施工作业。加强施工人员的环保教育,文明施工。 ⑧施工工地必须贯彻执行内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内江市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细则2017年度实施计划》的通知(内府办发(2017)49号),加强建设工程扬尘网格化、精细化管理,推行绿色施工,制定、完善和严格执行建设施工管理制度,全面推行现场标准化管理;严格落实施工现场六个百分之百;加强建设工地监督检查,落实降尘、压尘和抑尘措施。施工必须采用清洁能源施工设备,不得使用黄标车;在运输过程中,应限制车辆运输速度(≤40km/h);通过强化城市环境综合管理,最大程度降低施工期对周围大气环境的影响。 (2)车辆及机械运行排放的尾气 施工期间,使用机动车运送建材以及施工机械运行等过程,均会排放一定量的co、nox以及未完全燃烧的hc等,其特点是排放量小,且属间断性无组织排放。环评要求选用达到环保要求的设备,通过自然稀释后场界的贡献值可控制在较低水平。 2、废水治理措施 本项目施工期采取雨污分流,施工场地外雨水设置截洪沟截排,防止上游雨水冲刷项目区形成面源污染和水土流失,施工场地雨水应设置雨水收集沟收集至临时雨水收集池(50m3,土质结构,内村土工膜)沉淀后回用于施工过程或控尘。 (1)施工废水 施工废水主要为泥浆废水,主要污染因子为ss,主要来自车辆冲洗过程,通过控制水的添加量可以将废水产生量控制在较低的水平。施工产生的车辆冲洗废水经临时沉淀池(5m3,2格,砖混结构)处理后重复利用。 (2)生活污水 本项目施工高峰期工人以20人计,施工人员生活用水量定额按照50l/人·d计算,则项目施工期生活用水量为1.0m3/d,生活污水的产生量按照用水量的85%计算,即0.85m3/d,主要污染因子为cod、ss、动植物油等,施工期的生活污水化粪池处理后用于周边耕地及林地施肥。 3、噪声治理措施 噪声主要来自建筑施工过程。施工期间产生的噪声具有阶段性、临时性和不固定性。 环评要求:在建筑施工期间,必须严格执行《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的要求。采取如下防治措施: (1)打围施工,施工场地四周设置2m高彩钢瓦围挡。加强管理,文明施工,降低噪声源强。 (2)合理安排施工计划和施工机械设备组合以及施工时间,禁止在中午(12:00-14:00)和夜间(22:00-6:00)施工,避免在同一时间集中使用大量的动力机械设备。严格执行《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的要求,在施工过程中,尽量减少运行动力机械设备的数量,尽可能使动力机械设备比较均匀地使用。 (3)选用低噪声施工设备;对产生高噪声的设备应远离居民点,建议在其外设置隔声屏障。 (4)环评要求本项目在进行施工作业前,应与附近居民作好沟通,征得附近住户理解,集中在不干扰附近住户正常生活的时段施工。 本项目施工期较短,且施工场地与周边居民距离较远,施工噪声不会对周边居民造成显著影响。 4、固废治理措施 本项目可实现挖填平衡,无弃土产生。项目施工期主要固废为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具体处置措施如下: (1)建筑垃圾 项目施工期建筑垃圾主要为项目建设过程产生的建筑垃圾,同时还包括少量的有机垃圾,主要是各种包装材料等。施工现场应设置建筑废弃物临时库房(树立标示牌)并进行防雨、防泄漏处理。施工产生的废料首先应考虑废料的回收利用,不能利用的应集中堆放,定时清运到指定场所,以免影响环境质量。 (2)生活垃圾 施工人员生活垃圾产生量按每人每日0.35kg计,高峰期施工人员20人,则每天产生生活垃圾最大量为7.0kg。对于施工人员产生的分散垃圾,除对施工人员加强环境保护教育和有关宣传外,同时增设一些分散的垃圾桶,收集的垃圾送场镇指定地点处理。 5、生态影响防治措施 本项目施工期主要生态影响为土地占用、植被破坏、水土流失。 本次环评要求施工期要严格控制临时占地范围,尽量不占用周边已复垦林地、草地及耕地,对于施工人员活动造成的植被破坏,应及时进行恢复。 为防止施工期遇到降雨造成局部水土流失及生态破坏,环评要求在施工阶段采取以下措施防止水土流失对周边环境造成的影响: ①施工场地上游设置截洪沟,防止雨水冲刷开挖区域造成水土流失; ②加强边坡的维护防止塌方发生; ③临时占地及时恢复至原貌; ④施工期应及时对扰动地表进行铺装以控制水土流失状况。 (二) 运营期污染物防治措施 1、大气污染物 本项目废气主要为圈舍、污水处理系统、堆肥场等产生的恶臭气体。通过对猪舍、废水处理系统、沼液储存池喷洒微生物除臭剂、加强通风换气对恶臭进行控制,堆肥场恶臭通过喷洒除臭剂、机械抽风至生物滤池处理后由15m排气筒排放。同时,以主要恶臭单元构筑物边界向外划定700m的卫生防护距离,并要求今后本项目700m卫生防护距离距内不得新增学校、医院和居民。 3、废水 本项目为废水主要为猪尿液、圈舍冲洗废水及生活污水,生活污水先经化粪池收集,然后排入厂区废水处理系统和猪尿液、圈舍冲洗废水一同处理,处理规模为160m3/d,处理工艺为“固液分离机物化沉淀1 usr反应器一级ao 二级ao 物化沉淀2 消毒尾水贮存池”,处理后达到《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2005)旱作标准和《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596-2001)标准后,由管道输送至田间池,用于周边耕地施肥。 4、噪声 主要噪声控制措施为优选设备、优化平面布置、猪舍隔声、设备基础减振等,可确保厂界噪声达《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的2类标准。 5、固废 项目运营期猪粪、废水处理系统格栅渣及污泥运至堆肥场堆肥后用于周边耕地施肥。病死猪及分娩废物收集后交内江市环态动物无害化处置有限责任公司清运处置。生活垃圾收集后送场镇指定地点,由环卫部门统一清运。废脱硫剂收集后返回原厂家处置。 三、 建设项目运营期影响分析 1、大气环境影响分析结论 项目特征污染物为猪场恶臭气体nh3和h2s。nh3和h2s由猪舍、粪污水处理工程及堆肥场产生。项目通过合理布局、绿化吸收、使用植物型生物除臭剂并加强管理措施后项目产生的恶臭气体厂界可达《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93)中的二级标准要求。以本次主要恶臭源构筑物边界为起点设置700m的卫生防护距离。同时,环评要求:今后本项目700m卫生防护距离内不得建设人居设施,不引进医药和食品企业。在厂界周边设置绿化带,以高大乔木和灌木相结合,绿化带宽度不应小于5m,控制恶臭气体散逸;能将恶臭的影响降低最低。 2、地表水环境影响分析结论 本项目为废水主要为猪尿液、圈舍冲洗废水及生活污水,生活污水先经化粪池收集,然后排入厂区废水处理系统和猪尿液、圈舍冲洗废水一同处理,处理后达到《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2005)旱作标准和《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596-2001)标准后,由管道输送至田间池,用于周边耕地施肥,周边耕地能够完全消纳项目废水。项目对地表水环境影响轻微。 3、噪声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建设项目声源均为稳定声源,高噪声设备均优化总图,经消声、减振及充分利猪舍隔声措施后,可使厂界噪声达标。对区域声环境影响轻微。 4、固体废弃物影响分析结论 项目固废均可得到合理处置,不会产生二次污染,对环境影响不明显。 5、地下水及土壤环境影响分析 通过采取分区防渗措施后,建设项目对可能产生地下水及土壤影响的各项途径均进行有效预防,在确保各项防渗措施得以落实,并加强维护和厂区环境管理的前提下,可有效控制地块内的废水下渗现象,避免污染地下水及土壤,因此不会对区域地下水及土壤环境产生明显影响。 6、对生态的影响分析结论 项目区主要为农田生态系统,主要植物为小麦、玉米、水稻、红薯等农作物,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系统生物多样性程度较低,无珍稀野生动、植物及古、大、珍、奇树木分布,无特殊文物保护单位。项目占地面积较小,建成后形成新的人工景观系统,通过进行加强绿化及合理硬化地面,不会造成水土流失,对区域生态环境影响轻微。 四、 建设项目经济损益分析 本项目具有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对环境造成的损失是局部的、小范围的,部分环境损失经适当的措施后可以弥补。因此,项目从环境影响经济损益角度是可行的。 五、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本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要求,项目选址符合规划。拟建项目实施后,通过采用各种污染防治措施,各项污染物可以做到达标排放;排放的各种污染物不会降低评价区域大气、地表水和声环境质量原有功能级别。因此,评价认为,项目在建设和生产运行过程中,在确保施工安装质量、严格执行“三同时”制度、落实环评报告中提出的各项污染防治措施的前提下,从环境影响角度,项目在威远县黄荆沟镇凤凰村2社建设可行。 | ||